您的位置:北京恒星科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解决方案 > 应急广播解决方案 >
2018-04-09 08:58 来源:恒星科通企划部
北京恒星科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致力于应急广播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位于中国硅谷-北京中关村永丰科技园区。自2003 年创建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科技为先导”的企业理念,经多年的积累与发展,已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技术服务体系。我公司在应急广播、预警广播软件无线电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开发出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极具创新的高科技产品。我公司先后推出“FM-RDS应急广播系统”、“IP/4G网络广播系统”、“DVB-C/DTMB 数字电视TS流应急广播系统”、“城市与高速公路隧道调频广播系统”等多种模式应急广播系统。“群载波应急广播”为我公司独创,已在山东、宁夏、山西、陕西、浙江等地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恒星科通已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多项专利与数十项《计算机软件技术著作权》。“恒星科通”中英文商标已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商标,公司已通过ISO9001 质量、ISO14001环境与ISO2800健康体系认证。公司主要产品获得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产品入网证》、国家无线电管理局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等多项行政认可,应急广播终端产品通过《3C认证证书》,公司主要产品均获得国家广电总局、公安部警用电子产品监督检验中心、中科院声学所的检测,并取得了20多项检测报告。
公司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农村城镇、政府应急、危化企业应急疏散、高速公路、工厂矿山、大学校园等多个领域数百个项目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们专业提供全系列应急广播系统解决方案,欢迎新老朋友来电垂询。
应急广播产品系列如下:
l FM-RDS有线、无线调频应急广播系统
l ADSL/4G IP数字网络云应急广播系统
l DVB-C/DTMB TS流数字应急广播系统
l 高速公路、城市隧道调频覆盖系统
2.1.1 FM-RDS 无线应急广播系统介绍
无线应急广播具有传播迅速、覆盖广泛、接收便利以及不受电力等条件制约的优势。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特别是电力、通讯等中断的情况下,政府部门仍然可以通过应急广播系统进行应急动员和工作部署,把受灾消息或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传递给人民群众。让他们在第一时间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应该怎么撤离、避险。另外,农村应急广播建设也是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公共文化信息传播的传输通道,日常情况下农村应急广播可及时传达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这对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基层文化宣传阵地,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FM-RDS无线应急广播,是采用76~87MHz或88~108MHz频段中的无线调频频率传输音频信号,并在其57KHz副信道加入RDS控制信号的应急广播传输模式。FM-RDS无线应急广播系统最核心的特点是“无线”传输,音频和控制信号的传输不需要任何网络支持,采用空气电磁转换原理传播。只要当地无线调频广播能够覆盖到的地方,就可以安装应急广播终端,实现应急广播的无线覆盖。而且系统扩容性很强,只要能够满足接收终端的开启电平就可以添加,非常方便。
关于FM-RDS无线应急广播系统的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县级原有调频广播发射机,通过在原有调频广播发射机的副信道加入RDS数字编码信号,使得原有发射机既能传输广播音频信号,又能传输波控制信号,应急广播的内容通过发射机主信道进行传输。这种方法不仅节约了频率资源,充分利用了原有频带资源,且对原有调频广播信号的主信道指标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是目前无线应急广播系统传输与控制的理想模式。
FM-RDS无线应急广播系统可以实现对广播接收终端的可管可控,能够实现指定任意接收终端或分组接收终端的自动和手动播放。在正常情况,由前端机房控制接收终端的广播时段和播放音量,在不需要广播的时段,可以将其关闭。当有应急广播任务时,在前端机房支持“一键”打开所有接收终端,并以最大音量进行播出,以保证应急信息迅速有效播出。接收终端可采用室外调频收扩机+高音喇叭、室外无线调频音柱。接收终端全部采用FM数字式解调与RDS解码方式,接收灵敏度高,解码性能优越,误码率极低,控制非常可靠,音质音色佳,尤其是人声突出。
2.1.2 FM-RDS无线应急广播系统建设适用性
FM-RDS无线应急广播系统适用于有线电视网络和TCP/IP网络都没有通达的地区,以及担心因发生自然灾害、地质灾害等引起广播传输链路中断,传输设备电源中断而引起无法进行应急广播的场合和地区。FM-RDS无线应急广播系统因采用空中电磁感应传输完全绕开了这些问题,受到广大村村响广播建设者们的青睐。
2.1.3 FM-RDS无线应急广播系统优缺点
优点 无线调频应急广播系统传输音频质量高、失真小、可靠性强、建设维护成本低,是建设应急广播的理想方式。在有线网络尚未通达的部分地区,采用无线调频副载波传输进行补充,可以满足较偏远地区应急广播系统的实现。
缺点 在进行网管监控或终端状态监控时,需要规划其他网络通道(GPRS、IP、3G/4G等)实现回传,给建设带来不便。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县乡级实现多路并发时需要增加相应的编码和发射设备数量,会相应增加开支。
2.2 市县FM-RDS无线应急广播播控平台
市县级FM-RDS无线应急广播平台由市电台音频播出工作站(音频采编工作站、音频直播工作站、数字调谐器、专业播音话筒、调音台MP3/CD播放器等)、广播电台播控系统、应急广播信号接入服务器、RDS数字编码器、大功率调频广播发射机、偶极子调频发射天线等组成。
市县级平台音频的采集、编辑、直播可采用市县广播电台原有的设备,以节省投资避免系统设备的重复建设。节目源方面需要增加的设备是应急广播信号接入服务器,用来接入上级或者同级气象、地质、水利、应急办(根据需要配置)等部门发出的应急广播信息,可人工进行优先级筛选并行紧急手动广播,也可以通过GPRS/北斗等无线移动通道接收文本信息,转换成语音应急播放。播出的音频接入市县原有调频广播发射系统进行FM无线调频发射,对所辖乡镇的行政村进行无线覆盖。
广播电台自动播控系统,既可以设置应急广播节目定时自动播出,也可以即时手动应急播出;可对播放终端进行单一、任意编组分区或统一播放。平台可对播放终端进行控制,控制信号由广播电台自动播控系统发出,接入RDS数字编码器将控制信号进行RDS数字编码,并调制到主载波57KHz的副载波上,混入市县级原有调频广播发射系统,对应急广播系统接收终端(无线调频音柱、室外调频收扩机、室内调频接收控制器、野外数字功放等)进行远程编码控制。当系统有播出任务时,系统向所指定的播放终端不断间隔发送开机指令,接收终端通过比较器接收并识别属于自己的开机指令打开终端并持续播放。当广播播出任务结束时,系统就不再持续发送开机指令,应急广播接收终端当接收不到针对自己的开机指令时,就把音频放大输出部分的电路电源切断,转入自动待机状态。
2.3 乡镇FM-RDS无线应急广播分控平台
乡镇设二级FM-RDS无线应急广播分控平台,乡镇广播站可对所辖行政村远程控制广播,中心由主控计算机、HX-6000可寻址智能广播软件、模拟节目源(VCD、录音卡座、数字调谐器)、RDS数字编码控制器、FM1600调频调制器、调音台、广播操作台等组成。
市里和镇里可采用两个不同广播频率,市广播控制中心拥有最高控制权,优先等级高于镇广播站,当市广播中心有播出任务时,镇里调频调制器、RDS编码器自动出于关闭状态。市广播中心播音任务结束后,镇里可以对辖区任意行政村进行广播。
行政村有三种接收调频接收方式可选:
2.4.1 “室外无线音柱”接收:将调频音柱安装在行政村的主要街道和集中活动场所。这种接收方式可以避免扰民,音箱声场匀称、音质好、音色佳。
2.4.2 “室外收扩机+高音喇叭”接收:在行政村的主要街道和集中活动场所,安装调频收扩机和高音喇叭。这种接收方式组合自由,声音洪亮、传输距离远,只要有AC220V电源就可以添加终端。
2.4.3 “室内调频接收控制器+功放+高音喇叭”接收:在村委会广播室室外安装八木调频接收天线接收来自上级的无线调频广播信号;在广播室内安装调频
接收控制器、音频功放,可以通过本地播音话筒和其他音源进行行政村三级插播,通过安装高音喇叭进行扩音。
3.1.1 FM-RDS共缆应急广播系统介绍
在农村,广播具有覆盖面广、操作方便、强灌输性等优势,是进行应急通知的重要手段,是政府宣传方针政策、传达国家声音的喉舌,也是对农民进行政治思想引导的得力工具。FM-RDS共缆应急广播系统采用“FM调频广播+控制信号+HFC有线电视传输网络+接收终端”的共缆传输模式,对辖区各乡镇和行政村进行广播信号全覆盖。恒星科通FM-RDS共缆应急广播系统采用独特的广播信号直达技术,上级广播播控信号可不经下级任何一级转发直接控制广播终端,此技术特别有利于具有优先级的应急广播模式,并在全国数百项目中广泛应用,得到用户一致好评。
FM-RDS共缆应急广播总控中心可设在县人民广播电台,县级总控中心设有广播音源管理播出子系统、对所辖行政区域广播终端管理(编辑、添加、删除、修改)维护子系统、远程信号(手机、短信、GPRS、座机、WEB软件)可接入广播子系统;各乡镇广播站设分控中心,可接收上级广播信号并控制管理所辖行政村的广播终端,可接入远程通信信号(手机、短信)并进行广播;各行政村在村委会设置广播室,对本村所辖播放终端进行播音。县城、各乡镇主要街道、经济条件好的行政村组安装室外调频音柱;经济条件不好的村组可安装室外调频收扩机+高音喇叭实现社组覆盖。
恒星科通应急广播接收终端采用PLL数字频率锁相、工业级单片机控制技术等,所以每只广播终端上都可以预置1-5个频率(F1—县级正常广播频率,F2—县级应急广播频率,F3—乡镇级正常广播频率,F4-乡镇级应急广播频率,F5-村级正常和应急广播频率),也可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灵活设置,每只终端都可以按照优先级自动选择播放频率。这样做的好处是上级广播时不需要开启下级广播室的设备(不用经过下级播控中心二次解调再调制)就可直接广播,乡里广播时不需要开启村广播室设备就可广播。县直接对终端广播时,不管镇广播站、村广播室的设备是否开机、是否有故障,都不影响县里的正常播音。
3.1.2FM-RDS共缆应急广播系统建设适用性
共缆应急广播系统适用于已经通达有线电视网络的市县和地区,利用同轴电缆88~108MHz调频广播频段传输应急广播信号。
3.1.3FM-RDS共缆应急广播系统优缺点
优点 共缆应急广播系统基于市县已有闭路电视网络构建,不用重新架设网络节省成本、性价比高,广播、有线电视采用不同频段共网传输互不干扰。
缺点 在进行网管监控或终端状态监控时,需要规划其他网络通道(GPRS、IP、3G/4G等)实现回传,给建设带来不便。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县乡级实现多路并发时需要增加相应的编码和发射设备数量,会相应增加开支。
市县应急广播控制中心可设置在市县广播电台,音频信号取自市广播电台,与无线调频广播同步传输,可不再单设音频制作与播出系统,以避免设备重复投资。广播电台录播或直播的音频送入FM1600调频调制器调制成FM调频载波信号,与有线电视信号混合复用到一根同轴电缆上,经射频光发射机电光转换后,通过HFC网络传输到各乡镇和自然村。
广播电台播控系统发出的对终端的控制信号经由计算机RS-232串口送至HX-2600 RDS数字编码器转换为57KHz标准RDS信号后,与FM-1600调频调制器通过射频信号混合器进行频率混合复用,利用HFC网络传输到接收终端。
市县可通过GSM电话广播控制器、应急广播接入服务器接收上级、同级应急广播信号,接入FM1800一体化RDS编码调制器进行应急广播信息播出。应急广播接收终端,能够按预先设定的广播优先级选择播出。
乡镇广播站设二级广播控制中心,乡镇广播站可对所辖行政村远程控制广播,中心由主控计算机、HX-6000可寻址智能广播软件、模拟节目源(VCD、录音卡座、数字调谐器)、RDS数字编码控制器、FM1600调频调制器、调音台、广播操作台等组成。
市里和镇里可采用两个不同广播频率,市广播控制中心拥有最高控制权,优先等级高于镇广播站,当市广播中心有播出任务时,镇里调频调制器、RDS编码器自动出于关闭状态。市广播中心播音任务结束后,镇里可以对辖区任意行政村进行广播。
村广播室采用三级插播的模式对所辖接收终端进行广播,村广播室可以受县市控制中心、镇广播站的远程控制,在上述两级均没有广播任务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本地播音,对所辖自然村接收终端进行广播。
行政村应急广播播出方式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供选择:
1)在村委会大队部设调频接收控制器,外接音频功放和高音喇叭。这样既可以接收县镇的应急广播信号,村里也能通过话筒、外接音频进行三级插播。
2)在村委会设FM1600调频调制器1台,播音话筒1套、外接音源1套,村内街道接收点安装FM75室外调频音柱。在县镇均没有播出任务时,村可以通过播音话筒和外接音源进行三级插播。室外调频音柱采用内置集成功率放大器、可全天候工作、可寻址编码控制、接收可靠、音质好。
3)在村委会设FM1600调频调制器1台,播音话筒1套、外接音源1套,村内街道接收点安装FM75室外调频收扩机和高音喇叭。在县、镇均没有播出任务时,村可以通过播音话筒和外接音源进行三级插播。室外调频收扩机采用内置集成功率放大器、可全天候工作、可寻址编码控制、接收可靠。
4.1.3 IP数字云应急广播介绍
IP数字云应急广播系统,是构建在当前广泛使用的TCP/IP通讯网络基础上的新一代交互式应急广播系统。系统采用分布式服务器架构,容量可以根据需要不断扩展,可以在局域网或者广域网内运行。整个应急广播系统采用B/S构架加C/S构架的系统平台,采用WEB方式管理和控制,方便快捷;采用客户端的形式进行播放控制界面,更加人性化,可操作性强。完全做到管理与控制分开,让播控与设置管理分离,让技术操作和播音操作都变得更加简洁、易操作。
IP数字云应急广播系统由县级总控平台、应急分控平台、乡镇分控平台和社区、村的广播插播平台和接收终端所组成。传输网络利用TCP/IP网络或者有线电视双向数字网络做广播信号传输平台,工程只需加入中心服务器、分控服务器和网络广播接收设备即可构成功能强大的IP数字网络广播系统。
县级总控中心平台采用软件+服务器的模式提供最高级别的网络广播服务保障。总控中心为各个分控及接收终端正常工作提供保证,总控中心可接入电话与短信应急广播功能,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应急广播。
应急分控中心平台采用软件+服务器的模式,为IP数字云应急广播系统提供应急广播接入、处理和播放。根据要求在总控平台的授权下可通过电话和短信进行应急广播。
乡镇分控中心可对所辖行政村和社区进行二级广播,但县级相对于乡镇级具有广播的优先权。广播方式可以一对一、一对多的寻呼广播,也可建立多方通话举行会议广播。
行政村接入TCP/IP网络或者有线数字宽带,采用IP网络功放+高音喇叭的广播模式接收扩声。IP网络功放即可接收上级中心传送来的正常/应急广播信号,也可以实现本地接入音源/麦克进行三级插播。在没有网络信号通达的行政村,可采用“网络+无线调频”模式,由室外调频音柱接收由乡镇发来的无线调频广播信号。
4.1.2 IP数字云应急广播建设适应性
IP数字云应急广播系统建设适用于有线宽带网络已通达或完成有线电视网络双网改造的地区。
4.1.3 IP数字云应急广播系统优缺点
优点 采用IP数字云技术实现应急广播,具有安全可靠、双向传输、可管可控、通信流畅、音质清晰等特点。不仅软件可实现远程操作、在线升级和管控,容量可以根据需要不断扩展,可传输高保真音质以满足各种应急广播客户需求。还可利用TCP/IP网络特点,非常方便地实现多路并发应急广播。广播点可同时播出不同节目,IP数字云应急广播系统壳实现终端播放内容、播出状态检测。
缺点 但是IP数字云技术对于有线宽带网络或有线电视双向改造具有较高要求,有线宽带网没有通达或有线电视没有进行IP化改造的地区无法使用该技术建设应急广播系统。
IP数字云县级总控平台设备由农村IP广播中心系统服务器(含软件平台)、播出工作站、用户管理工作站、音频采编工作站、气象/农业/水利/地质应急接入服务器、分配服务器、转发服务器、中继服务器、点播服务器、各种模拟音源设备(调音台、话筒、DVD、收音头)、中心监听设备(IP网络广播监听音箱)、电话接入网关、短信接入网关、IP网络广播寻呼话筒以及网络接入设备等组成。
IP数字云县级总控平台设备架构如下图所示:
IP数字云县总控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具有定时广播、分区广播、紧急广播、定点广播、实时监听等功能,能实现多路模拟和数字信号接入,任意多路节目输出。总控中心平台提供用户鉴权功能:对手机、PC、各种终端接入用户的鉴权;提供会话监管功能:根据用户权限可以监控、删除任一会话;提供分组分发功能:可以任意组群分发会话;提供优先级控制功能:针对不用用户不同业务,提供多种方式的优先级播出选择;提供录音日志、管理报表:对任何播出做到录音和日志存储。
IP数字云县级平台系统功能可分解为应急信息综合接入、音频处理与播放、系统运维管理等功能。
1)应急信息综合接入
主要包括与上级应急广播平台进行对接,为本地应急部门提供信息发布接口或进行对接。根据各地情况,本地接入可采用网络发布、电话呼叫等方式。另外还可以通过本地信源(话筒、DVD等)也可作为广播接入来源之一。
2)音频信号处理与播放
平台对不同来源的应急信息,按优先级策略进行相关审核;根据应急系统要求,将应急信息进行格式封装,对于文字类应急消息,可按照要求进行文语转换;同时平台还通过安全管理软件,对应急广播节目、指令进行安全保护。
平台具备分区寻址播放功能,针对日常广播和应急广播的覆盖要求,按照统一的编码规范为接收终端配置地址码,控制指定区域的接收终端开关机和播放。
3)系统运维管理
主要包括权限管理、安全管理、用户管理、采编管理、播出管理、转发管理、网络与设备管理等。用户与权限管理负责平台的用户管理以及权限设置;安全管理则维护相关系统、设备、人员的管理;用户管理可对播放终端所在场所进行分组设置管理;采编管理负责日常播放广播素材的采集、编辑准备工作;播出管理主要用于管理日常广播事务的设置和管理;网络与设备管理负责维护整个网络和设备的配置和状态管理,能够有效监控各级平台机房设备、网络传输设备以及各地接收终端的工作状态及应急信息发布状态。
乡镇二级分控中心核心设备包括乡镇二级分控系统服务器、有线话筒、IP网络广播寻呼话筒、IP网络广播监听音箱等。
乡镇二级分控中心通过ADSL宽带与县广播局总控中心系统连接。系统能够实现广播节目的编辑、上传、发布通知、播放节目等功能。乡镇二级分控中心经过县广播主控中心授权可以在本地中心根据权限操控系统,经计算机的麦克风可实现远程讲话,可以对全区,分区,分组讲话,也可以通过电脑上传自己制作的节目,通过广播专用软件编辑程序可定时播放音频节目,实现定时定区域的播放操作,实现无人值守功能,如按时间作息表制作好程序后,系统将自动执行定时程序。若从乡镇到行政村没有TCP/IP网络,也没有进行有线网络IP改造,可以采用IP转无线调频的方式,将应急广播信号传送到行政村。
IP数字云社区、行政村广播核心设备包括ADSL路由器/3C路由器、IP网络功放、高音喇叭、播音话筒等。
行政村和社区通过TCP/IP网络或者有线电视双向网络,加装有线路由器,提供一条通信通道给IP网络功放接收信号,IP网络功放接收并放大信号后输出给室外高音喇叭扩声。IP网络功放也可以接入话筒、音频等信号进行三级插播。对于网络信号没有通达的村镇,可通过室外调频音箱接收由乡镇发出的无线调频广播信号。
5.1.1 TS流数字应急广播系统介绍
基于TS流的应急广播系统方案适用于采用TS流的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直播卫星等节目信号传输模式和机制,结合目前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建设的规划和基础网络条件,主要是采用基于有线数字电视TS流的应急广播传输方式。这种传输方式是通过在有线数字电视前端配置通讯适配器和应急广播接收适配设备等,接受应急广播资源指挥调度系统的统一调度指挥,将来自各级应急广播消息源的信息数据,封装成应急广播格式并利用已有数字电视HFC网络进行传输播发。TS流数字应急广播系统在广播系统管理平台的协调作用下,能够按照确定的封装协议和数据格式,按需形成日常广播消息指令,根据需要送达至数字电视前端,各路信号经复用器进行合流处理后,送入QAM调制器进行调制。
根据传输线路的不同:可分为两种传输方式:
1)有线数字电视:采用DVB-C制式,利用同轴线缆传输。
2)无线地面数字电视:采用DTMB制式,利用无线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发射无线信号进行传输。
TS流数字应急广播系统基于TS流信号传输,具备全数字编码技术设计,CA加密功能,终端数量承载能力与数字电视系统一致,设备具备7*24小时无掉包。系统具备无线远程控制及无线远程监控功能,终端接收具备双接收,接收模式TS和FM互为备份功能。 系统具备录音回传功能,支持电话录音及短信录音功能,支持设备工作状态监控,支持GIS地图功能,定时播出功能,日常播出功能,应急播出功能、支持TTS文字转语音功能,接收终端具备LED显示屏推送输出功能。
5.1.2 TS流数字应急广播系统建设适用条件
该技术适用于有线/地面数字电视网络已通达的地区,无需重复布线或布点。
5.1.3 TS流数字应急广播优缺点分析
优点 可以采用数字信号进行传输,防盗播,质量高,失真小,可以传送音视频文本等多种形式的应急广播,以满足今后应急广播村村响发展的需求。
缺点 受限于目前有线/地面数字电视网络在县级以下通达情况,以及县级以下平台TS流适配、复用、加扰等设备的部署情况,在不具备TS适配、复用等功能的平台(如乡镇、行政村)无法实现本地插入,不具备脱离上级独立进行应急广播播出的能力。同时,需要单独规划应急广播频点,或占用现有广播电视频道来完成应急广播节目的传输。
区县级应急广播“村村响”前端系统主要由应急广播“村村响”管理平台、数字编码控制器、呼叫中心、电话短信接驳器、数字调谐器、其它播放设备、语音话筒等构成,通过软硬件实现对节目转播/播出、安全播出监测、信号分县接收、系统自动开关机等项目的智能管理。其架构如下图所示:
通过区县应急广播管理平台可发送应急广播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TS流信号发送至乡镇和县域各接收终端设备;智能广播服务器具有对全网广播终端管理和权限管理等功能;音频切换器具有应急直播和日常直播等功能;可以对全县任意的乡镇进行广播,遵循上级优先、应急优先的广播规则。为气象局、水利局、应急办等部门提供数据接口服务;并整合县级各类广播系统,形成县级一套完备的“村村响”广播系统。系统支持远程电话、短消息广播的接入。
乡镇级TS流应急广播前端由县级广播信号接收终端、本级播出节目源(音频工作站)具有应急插播功能的控制设备、播音话筒等组成。
乡镇平台具有自主广播的功能,同时接受县级平台的管理与控制,遵循上级优先、应急优先的广播规则。乡镇平台将自主广播的音频信号,通过县级VPN专用网络将镇级广播信号送至县级前端,通过县级前端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乡镇前端按照播出计划向村广播系统提供统一的广播信号源,必要时可以直接播出相关单位的紧急信息或预警信息。
村委会设立村委广播室,配置数字广播接收控制器1台,连接已有功放和高音喇叭播放。或者采用双模TS流音柱直接播放。其构架如下图所示:
村级广播系统具有自主广播的功能,同时接受县级、乡镇级平台的管理与控制,遵循上级优先、应急优先的广播规则。村级广播系统将自主广播的音频信号,通过送入回传至县级播控中心进行广播,必要时可以直接播出相关单位的紧急信息或预警信息。
TS流应急广播接收终端为数字广播接收控制器,主要接收方式为DVB-C接收,FM-RDS接收方式为备用接收通道。在DVB-C和FM-RDS信号同时接收时,音柱自动识别DVB-C接收。在DVB-C中断时,终端自动切换至FM-RDS接收,实现主备通道自动切换。状态监控方式采用GPRS/IP回传监控终端工作状态。
TS流音柱,可直接播放县乡村三级应急广播平台推送的的应急广播节目,按照上级优先的原则进行频率选择播放,在DVB-C和FM-RDS信号同时接收时,音柱自动识别DVB-C接收。
6.1.1隧道应急调频信号覆盖系统介绍
隧道调频信号覆盖系统采用“调频接收天线+调频直放+漏泄电缆/宽频天线辐射”的覆盖方式进行隧道调频信号覆盖。安装在隧道洞口外的专用八木调频接收天线,把空中FM调频广播信号接收下来经过选频处理、光近端机电光转换后,分别传送到双向隧道内,利用光纤调频直放站将调频信号宽频同步放大,经泄漏电缆辐射到隧道内,完成隧道调频覆盖工作。当隧道有紧急情况发生,可开启群载波主机,对88-108MHz全频段进行应急广播信号无线覆盖,通知开车司机引起注意,以最大限度降低人员伤亡。
6.1.2 隧道应急调频信号覆盖系统建设适用性
该系统适用于隧道外具有开路调频广播信号的隧道使用。对于已经进行手机或者对讲机信号覆盖的隧道,可以在征得手机、对讲机信号覆盖厂商同意的情况下,与其共用泄露电缆传输,不用重新铺设泄露电缆,以降低系统建设成本。
6.1.3隧道应急调频信号覆盖系统优缺点
优点 该系统解决了隧道内的调频广播信号覆盖问题,也为隧道紧急情况下应急广播通知提供了解决方案,以确保高速公路隧道安全运行。
缺点 如果在隧道内的车辆没有打开收音机,就有可能收听不到隧道应急广播信息。(备注:针对隧道应急广播车,车辆没有打开收音机的情况,可采用在隧道建设应急广播系统,在隧道内安装喇叭的方法解决。)
6.3.1 FM调频信号接收
在隧道外地势相对开阔海拔较高的地点架设八木定向接收天线,接收当87-108MHz的开路调频广播信号。接收下来的调频广播信号经高增益天线放大器放大、带通滤波器滤波后,采用射频光发射机进行电光转换,通过光缆送到隧道管理中心机房。
6.3.2选频与信号混合传输
送入机房的开路调频广播信号经光接收机进行光电转换后,可以采用两种模式进行选频处理:
一是采用数字选频器,将需要进行覆盖的频点直接选出;
二是通过将信号送入多路调频解调器,将需要进行覆盖的频点解调成标准音频信号,再送入调频调制器把需要的调频广播节目调制到原来的频率,经射频混合器复用混合输出。选频信号通过光近端机电光转换后通过单模光缆送往隧道内。
6.3.3 群载波主机全频段应急广播
话筒、MP3文件、本地音频接入调音台,输出到群载波主机,遇有紧急情况,可以开启群载波主机进行应急信号覆盖。群载波主机采用全频带、多载波全覆盖技术,同时在87.5-108MHz全频段内按照200KHz/100KHz的频点间隔,同时输出103/206个子载波,实现87.5-108MHz全频段通播应急广播信号,届时频段内所有的调频广播节目全都切换为应急广播内容。
6.3.4 调频信号无线覆盖
光纤调频直放站接收来自机房的信号,在经过光电转换后进行放大处理双通道输出,经由泄露电缆沿隧道发射覆盖,根据采用泄露电缆线径的不同,一般情况下单洞1.5-3公里采用1台光纤调频直放站覆盖。对于弯度小、距离短的隧道壳采用宽频天线无线覆盖。
说明:系统及产品信息介绍仅限于目前公司已有产品,具体可登录公司官方网站查询,同时欢迎拨打公司内部热线,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为详尽的方案和配置。
北京恒星科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http://www.bjhxkt.com
010-82566461 82565576
北京市顺义区林河大街22号宝能慧谷1号楼2层 E-mail:bjhxkt@126.com 欢迎您的咨询、建议和意见
Copyright 2002 - 2011 .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恒星科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38364号-2
TEL:010-82566461 82565576 FAX:010-82565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