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北京恒星科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2013-09-05 09:08 来源:恒星科通企划部
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闪淳昌在北京参加“在最需要的地方发出应急广播的声音——‘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的试验意义”研讨会时表示,建立应急广播体系是实施各类应急预案的重要内容,应急广播体系已经成为应对危机和风险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是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中的一次有益尝试,今后面对自然灾害甚至是其他社会突发事件,特别面向灾区群众和突发事件相关受众的应急广播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应急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中,应急广播应该提高及时性、准确性、科学性、通俗性,扩大覆盖面。除了有效传递信息,沟通政府和百姓之外,应急广播还应该在播发灾害预警、应急动员、疏导心理问题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他建议:
一、建立健全应急广播体系是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任务。
建立健全应急广播体系是坚持以人为本,依靠现代通信技术,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和举措,是贯穿于应急管理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的全过程、全方位、开放的系统工
(一)建立应急广播体系是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规的重要内容和迫切要求。《突发事件应对法》第10条“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及时公布”。第37条“国务院建立全国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第44条“定时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突发事件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并对相关信息的报道工作进行管理;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发布可能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警告,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第45条“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采取特定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危害的建议、劝告”等,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工作做了具体规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实现与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体系有效衔接,进一步提升预警信息在偏远农村、牧区、山区、渔区的传播能力。”
(二)建立应急广播体系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内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首要的任务是保障公众的生命和健康。广大公众既是我们保护的主体,更是我们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依靠的主体。建立公开透明、及时准确的信息发布、舆论引导系统,有利于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三)建立应急广播体系是实施应急预案的重要内容。《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建立健全应急通信、应急广播电视保障工作体系,完善公用通信网,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确保通信畅通。”《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也明确提出:“开展国家应急广播相关技术、标准研究,建立国家应急广播体系,提供灾情预警预报和减灾救灾信息的全面立体覆盖。加快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及时向公众发布自然灾害预警。”
(四)建立应急广播体系成为应对危机和风险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应急广播具有传播信息、树立形象、沟通民众、解疑释惑的重要作用。如前几年北京东三环道路塌陷事件,应急广播及时疏导了车辆;在“广东湛江大暴雨要有大地震”谣言四起的情况下,应急广播迅速平息了谣言;特别是在抗击2008冰雪灾害中给大量滞留车辆和旅客以导向和抚慰,给汶川地震灾区群众以信心和力量。同样,在“3.11”东日本大地震中,日本先进的地震和海啸监测预警系统与新闻媒体密切配合,成功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今年4月22日,国家应急广播在四川芦山地震震中芦山县开播定向应急广播。这是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4.20”芦山地震第一时间启动国家应急广播报道程序,发挥国家应急广播主力军作用之后,首次以“国家应急广播”为呼号,对灾区民众定向播出的应急频率。 “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的播出频率调频92.7兆赫、短波9.8千赫和12千赫,这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四川广播电视台、雅安人民广播电台、芦山县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办的全天24小时滚动播出的国家应急广播,为抗震救灾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应急广播体系在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社会管理体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方面有许多感人事例,如2006年7月14日,湖南省资兴市坪石乡昆村妇代会主任陈淑秀根据应急广播的通知,在洪水来临之际,挨家爱户叫醒了三百多熟睡的村民,她自己却被洪水无情地卷走,用自己36岁的年轻生命使整个山村的生命得以生续。目前,全国气象、地质、安全等信息员几百万,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2012年甘肃省岷县“5.10”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前,茶阜乡茶阜村主任兼气象员在收到气象预警后,立即用大喇叭喊话,挨家挨户通知群众,规劝村民疏散转移,900多人无一伤亡。2012年6月27日四川省宁南县白鹤滩矮子沟特大暴雨来临前,预警信息通过电话、手机短信、气象员奔走,117户557人安全撤离等。
二、建立健全统一联动、安全可靠的国家应急广播体系。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统一联动、安全可靠的国家应急广播体系。”
(一)各类突发事件的关联性越来越强,越是非常规的、复杂的、难处理的突发事件,越是跨部门、跨地区的,越需要信息先行,统一联动。必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在这方面,应急广播体系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应当是各级、各部门的联动,是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多种形式的联动,是政府与社会的联动,是军地、军民的联动。
(二)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应急广播体系。我国是高风险的城市与不设防的农村并存,东、中、西的地域差别大,城乡差别大。城市灾害的突发性、复杂性、多样性、连锁性、集中性、严重性、放大性等特点凸显。为此,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使应急广播体系覆盖城乡,覆盖到最弱势的群体。在这方面一些地方和部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中国气象频道2006年5月18日正式开通,成为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气象频道的应急服务范围已拓展到了国家安全、重大社会公共事件和重大工程服务等领域,包括三夏抢收、两会及重大文体活动气象服务等。又如广东省近年在预警信息发布以及应急能力建设方面也取得重大进展:一是开通广东省应急气象频道;二是加强覆盖全省行政村和自然村的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建设;三是整合通信运营商的现有资源,开辟“绿色通道”,实现预警信息区域性发布;四是依托广东省广播电视网,在公共场所设置气象电子显示屏;五是开通了报平安应急电话等。但是,一些边远山区和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目前还存在盲区。
(三)加快形成开放透明、动态管理、互动互通的应急广播体系。当今,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水平往往能反映事发地政府的执政理念、工作作风、整体素质,体现政府处置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反映当地的社会和投资环境。党的十八大要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为此,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对上有报告,对下有行动,对外有新闻,对有关单位和群众有通报,做到互动互通,形成合力。创造“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局面。
(四)不断提高应急广播的及时性、准确性、科学性、通俗性和覆盖面。北京面对去年“7·21”特大自然灾害,全力以赴,合力应对,守望相助,总体上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其中,通过广播电视等信息手段,快速回应网民诉求,发现谣言,及时辟谣,形成了较好的社会氛围。但也暴露出预警的时效性、准确性、通俗性、覆盖率不够,预警响应缺乏有效性。今年广东东莞“3.20”暴雨和冰雹也造成重大损失,同样暴露出类似问题,暴露出公众缺乏逃灾、避灾意识和能力。总之,我国在监测预警和科普宣传等方面应该不断地改进和提高。为此,应当抓紧建立健全应急广播体系的法规和标准,既要做到“在最需要的地方发出应急广播的声音”,更要做到“让最需要的群众听到应急广播的声音”。
(五)依靠全社会的关心支持,确保应急广播体系安全可靠。建设安全可靠的应急广播体系,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是关键;现代化的建设成就和科学技术是基础;各个部门单位和群众的支持是保证,特别是确保灾难来临时的“双通”(道路、通讯畅通)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必须采取以下安全保障措施:
1、通信保障应急队伍:不断加强通信保障应急队伍的建设,以满足国家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应急工作的需要。
2、物资保障:建立必要的通信保障应急资源的保障机制,并按照通信保障应急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通信保障应急装备,加强对应急资源及装备的管理、维护和保养,以备紧急调用。
3、必备资料:必须备有地图、各种通信保障应急预案、通信调度预案和异常情况处理流程图、物资储备清单和相关单位、部门及主管领导联系方式等。
4、技术储备与保障:建立通信保障应急管理机构与专家的日常联系和信息沟通机制,在决策重大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方案过程中认真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
5、宣传、培训和演习: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有关通信保障应急指挥管理机构和保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保证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
6、通信保障应急工作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通信保障应急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做到居安思危、常备不懈。
7、其他部门的支持和保障。特别是交通运输保障、电力保障和经费保障等。
(六)充分发挥应急广播体系在公共安全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全民的忧患意识,普及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常识,是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概率及其造成损失的最有效、最经济、最安全的办法。应急广播信息发布与公共安全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割裂的。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对灾害成因及背景的科普说明;各类预警预报符号的详细介绍;各类突发事件防御措施及自救方法;重大突发事件案例的解析;突发事件影响面的专家剖析;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的应急措施的说明等。
公共安全宣传教育应遵循以下编播原则:(1)与突发事件的发展过程全面配合;(2)与突发事件的特点紧密结合;(3)与应急救援的难点和重点环环对应;(4)与季节的更替相辅相成;(5)与地区的特点和民族风俗相适应。
总之,应急广播给人以希望,给人以方向,给人以知识,给人以关爱,给人以信心,在危难时刻给人以生命和健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坚定必胜信念,积极开拓进取,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我们应当迎接新的风险挑战,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为建设中国特色的应急广播体系贡献我们的力量。
北京市顺义区林河大街22号宝能慧谷1号楼2层 E-mail:bjhxkt@126.com 欢迎您的咨询、建议和意见
Copyright 2002 - 2011 .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恒星科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38364号-2
TEL:010-82566461 82565576 FAX:010-82565864